2015年11月25日

法國大革命 Timeline

大事記

1215 《大憲章》:未經大議會(教室與貴族組成)同意不得徵收新稅,未經法
           院栽判不得囚禁貴族,自由公民的財產權和繼承權,免於過度課稅,
           確立了法定訴訟程序和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1265   英國內戰,Edward I 打敗 Simon de Montfort,開始了國王徵詢各領地貴族
           以便取得其效忠的傳統。同年開始

1275   Edward I 創下先例,每當需要徵稅時,便召集各地的教會代表及貴族前來
            決定繳稅的比例。


十四世紀   議會政治開始,貴族和高級教士組成上議院,各地方代表組成下議院
                 (皆係世襲或任命,而非選舉產生,共約700 名);國會常利用徵收捐
                   稅的同意權,迫使國王從事政治改革。

1430~32 下議院的議會成員開始由選舉產生,選舉人必需擁有價值40 先令的土地
                。這個條件一直沒改,但是隨著土地價格的上漲(通膨效應),同一地
                區具有選舉權的人越來越多,尤其城市增加得比較快,但是可選出的議
                員數卻沒改變,變成城鄉議員代表性的巨大落差。這個問題直到
                 1832 年才被改變。

1614    法王廢除三級會議(教會、貴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擁有絕對權力。

1628    英國國會強迫國王查理一世簽署《權利請願書》:
          (1)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徵收稅金。
          (2)未經審判不得拘捕或監禁人民。
          (3)軍隊不得佔住民房。
          (4)戒嚴令不可以用於和平時期。

1688    英國光榮革命,威廉三世於次年簽署《權利法案》。恰巧不同利益團體
         (保皇派與資產階級派)所組成的政黨雛形開始發展。

1689 《權利法案》:《權利請願書》+
           (1)國王必須定期召開議會,
           (2)人民有選舉議會議員的權利,
           (3)國王不得干涉議會的言論自由,
           (4)國王不得干涉法律,
           (5)人民有向國王請願的權利,
           (6)人民有配帶武器以用以自衛的權利,
           (7)人民有不遭受殘酷與非常懲罰的自由,
           (8)人民有在未審判的情況下不被課罰金的自由。君主立憲制的雛形。

1689   英國洛克《政府論》:三權分立,自然人權(生命、自由、財產)

1701   英國《王位繼承法》:安排王位繼承順序外,並規定
    (1)國王的決定需經 樞密院(主教、大法官、閣員、議會議長等)的簽署
              才能生效
    (2)為免國王的權利淩駕于法律之上,議會取代國王擁有了任命法官的權利
    (3)國王的赦免權也受到了挑戰,遭議會譴責而定罪的人國王就不能隨意赦
              免。
          確立君主立憲制兩大原則:(1)議會高於王權,(2)司法獨立于王權。

1748   法人孟德斯鳩《法意》:君王與貴族分享權力,達成較理想的菁英統治
        (較早的理解把它看成法文三權分立的起源,較新的理解推翻此論)

1755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1762 《社會契約論》(《民約論》)
1764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標示工業革命的啟動
1776   美國《獨立宣言》

1791   美國《人權法案》:保障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持有和攜帶武器
          的權利,集會自由和請願自由。
                       张旭东《从制度变革角度看近代英国的崛起》

1756-1763 法國捲入歐洲與美洲的七年戰爭,失去大量領地與財富。

1774   路易16 繼位,國家已瀕於破產邊緣。
           糧食進入第二年歉收,財務大臣又解除價格管制,使麵包價格連續上漲。

1775   全國暴動四起,直到恢復價格管制與救濟後才壓制下去 。

1776    財務大臣Turgot 建議恢復對貴族和教會徵稅,得罪所有權貴後下台。

1778-1783  法國支持美國獨立,對英宣戰,國家債務加劇,於1788 年破產。

1781   Necker 發表《Report to the King》,史上第一份國家的收入與支出,
           企圖引起公眾對國家財政與債務的關心。

1786   財務大臣Calonne 建議向貴族與教會徵土地稅與印花稅並免除部分
           債務 ,貴族一再抗拒,一再更換財務大臣,皆無法達成協議。

法國大革命之前的財富分配與稅務負擔


  • 第一階級(教士)約 1 萬人,擁有法國5~10%土地,人均資產最高,但全部免稅
  • 第二階級約 40 萬人,也是免稅,且佔據了所有的公職與教會的高階職位。
  • 第三階級約 2,500 萬人,其中較富有的中產階級有非常多逃稅或避稅的管道,因而法國國家財政負擔完全是由法國最窮的貧農、工人在負擔。

1788   路易16 召開175 年未舉行的三級會議

1789
       一月    Sieyès 發表《What is the Third Estate?》,具宣染性地指出第三階級
                  負責全國的一切生產與稅負,應該要被授予合理的權力或權利,卻
                  沒有獲得任何權力或權利。因此他們在三級會議的代表人數應該要
                  等於另外兩階級代表人數之總和,而決議時應該依據代表的人數,
                  而非三個階級兩勝一負。

       四月    Lafayette 等自由派貴族印發小冊縷陳民怨。
                  糧食歉收,酒生產過剩,英法戰後協議導致紡織業經營困難

        五月  舉行三級會議,決定維持「依階級表決而不依代表人數」。
                  第三階級退出 抗議,自組一個會議並獲得部分教士參與,
                  最後變成 National Assembly。

        七月  另兩階級的許多代表加入 National Assembly,並改名
                  Constituent  Assembly, Necker 被免職的消息傳到巴黎,
                   激起許多抗議活動。
         7/14  謠傳軍隊在巴黎鎮壓,抗議群眾攻陷巴士抵禦找武器自衛。
                  軍隊抗命不肯對群眾開槍。
                  革命群眾成立巴黎公社,Jean S. Bailly 任市長,
                  Lafayette 統率國民兵
          8/4   National Assembly 廢除所有特權
          8/26 發布Rights of Man and the Citizen,該人權宣言被法國第四共和與
                  第五共和的憲法引為序言,並影響及全歐,是法國大革命對歐洲
                  最大的貢獻。

----------------------------------------------------------------------------------------------------------

《人權宣言》

第一條  人類是與生俱來而且始終是自由與平等的。社會的差異只能基於共同
              的福祉而存在。

第二條    一切政治結社的目的都在於維護人類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
                這些權利是自由、財產、安全與反抗壓迫。

第三條   主權的本原根本上乃寄託於國民。任何團體或任何個人皆不得行使
               國民所未明白授與的權力。

第四條   自由就是指有權從事一切無害於他人的行為;每一個人自然權利的
               行使,以保證社會上其他成員能享有相同的權利為限制。此限制只
               能以法律決定之。

第五條   法律僅能禁止有害於社會的行為。凡未經法律禁止的行為即不得受
               到妨礙,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強制去從事法律所未規定的行為。

第六條   法律是普遍意志的表達。每一個公民皆有權個別地或透過他們的代表
               去參與法律的制訂,並按照他們的能力平等地參與公職。

第七條   除非在法律所規定情況下並按照法律所指示的程序,任何人均不受
               控告、逮捕與拘留。

第八條   法律只應規定確實和明顯必要的刑罰,而且除非根據在犯法前已經通
               過並且公佈的法律而合法地受到科處,任何人均不應遭受刑罰。

第九條   所有人直到被宣告有罪之前,都應被推定為無罪,而即使逮捕被判定
               為必要的,一切為羈押人犯身體而不必要的嚴酷手段,都應當受到法
               律的嚴厲制裁。

第十條   任何人不應為其意見、甚至其宗教觀點而遭到干涉,只要他們的表達
               沒有擾亂到以法律所建立起來的公共秩序。

第十一條  每一個公民都可以自由地從事言論、著作與出版,但在法律所規定的
                  情況下,仍應就於此項自由的濫用負擔責任。

第十二條  人權與公民權的保障需要公共的武裝力量。這個力量因此是為了全體
                  的福祉,而不是為了任何的個人利益。

第十三條  為了公共力量的維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普遍的賦稅是不可或缺的。
                  賦稅應在全體公民之間按其能力平等地分攤。

第十四條  所有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由其代表決定公共賦稅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
                  認可;知悉其用途;和決定稅率、課稅評定與徵收方式、以及期間。

第十五條  社會有權要求每一個公務人員報告其行政工作。

第十六條  一個社會如果其權利的保障未能獲得保證,而且權力的分立亦未能得
                  到確立,就根本不存在憲法。

第十七條   財產是不可侵犯與神聖的權利,除非當合法認定的公共需要對它明白
                   地提出要求,同時基於所有權人已預先和公平地得到補償的條件,任
                   何人的財產乃皆不可受到剝奪。
-----------------------------------------------------------------------------------------------------------------
       11/2  National Assembly 宣佈教會財產全部國有,濟貧與宗教活動與國家支出。

1790  雅各賓黨成立,主要是Lafayette 等自由派貴族和大資產階級組成的君主立
          憲派、小資產階級組成的吉倫特派,和羅伯斯比領導的高山派。

1790   Arkwright changes his huge factories from water power to steam engines。

1791   君主立憲派離開雅各賓黨並取得政權,制定了《一七九一年憲法》,
           召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制,反對革命繼續發展。

1792   教士與貴族取得妥協,第三階級的矛盾未解。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君
           主立憲派統治,逮捕路易十六國王。9/21 召開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次日
           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
           羅蘭夫人等所組成的吉倫特派掌權,法國軍隊在瓦爾密戰役中打敗普奧聯
           軍與法國保皇派軍隊。
           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
           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
           逃亡貴族。
           群眾運動紛起,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以恐怖手段打擊敵人。吉
           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群眾運動。

1793   以英國爲首的歐洲七國組成反法聯盟
           法國國内也發生大規模保王黨叛亂,80 個省中有60 個「起義」反對巴黎
           前線的主要指揮、吉倫特派將領迪穆里埃叛變投敵。
           巴黎人民(無套褲漢,雅各賓黨山岳派支持者)於5/31 第三次起義,推翻
          吉倫特派,建立雅各賓派專政:組織愛國力量,打擊國內外的反革命勢力,
           限制資產階級的投機活動,規定物價的最高限額,消滅封建制度。
           但是羅伯斯比領導的雅各賓黨也同時施行恐怖統治來鎮壓異己,法國全國
           有16,594 人被送上斷頭台,其中在巴黎有2,639 人,而以其他方式執行死
           刑者,法國全國約有25,000 人。
                                    -------------------------------------------------------------------------

                                          無套褲漢

主要是城市裡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小店主和
幫工、伙計,是雅各賓黨內埃貝爾派所領導的支持者。
他們的主要訴求是控制物價,保障工資與生活水準。
圖左為無套褲漢,對比於打鼓者膝蓋以下另外套上束緊襪。
1792   年無套褲漢支持吉倫特派取得政權,
            並擊退普魯士軍隊
1793   年無套褲漢推翻吉倫特派,讓雅各賓派上台
1794   年因為埃貝爾派被羅伯斯比鎮壓,因此他們支持
           熱月政變,把雅各賓黨拉下台。
  -------------------------------------------------------------------------

           12/16  拿破崙打敗站領土倫港的保皇黨和港內的英國與西班牙艦隊。

1794  被鎮壓的右翼份子(大資產階級)發動熱月革命,清除了羅伯斯庇爾的革
          命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維護了共和政體,
          在法國國内維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6/26 法國軍隊再度打敗奧國軍隊,並佔領比利時,法國共和政體從此免於
                 外國軍隊的威脅而獲得鞏固,並開始對外反擊與擴張疆土。

1795  保皇黨再度叛亂,熱月黨人回頭求助雅各賓黨;保皇黨叛亂鎮壓下去後,
          雅各賓黨又活躍起來。

1797  拿破崙被任命爲“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在義大利打敗奧軍。

1798  拿破崙率軍遠征埃及。

1799  英國與俄國等組成反法同盟,革命政府無力鎮壓保皇勢力,拿破崙拋下遠
          征軍返回巴黎,獲得熱烈擁戴。

11/9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解散元老院,以第一執政的頭銜獨攬大權,開
         始爲期15 年的獨裁統治。第一共和結束。

1804 拿破崙公佈《拿破崙法典》。

1832  受到法國革命影響以及工業革命後中產階級的興起,英國頒布《選舉改革
          法》,放寬選舉人條件(雖然議員候選人仍舊限制為具貴族身份者):
         (1)選舉人從40 萬人增加到65 萬人,
         (2)增加城市地區的席次,使中產階級擁有較大的投票權與參政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