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書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書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4月16日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


十三年後我們吃什麼?

十三年不是很久以後的歲月,那時候你我都還活著,但是整個世界卻可能已經徹底改觀:石油因為供不應求而價格高達每桶二○○美元,海運成本或許高到使越洋的糧食貿易從此斷絕,台灣可能會陷入有錢也買不到糧的危機。

事實上,二○○八年春天石油價格達到每桶一二○美元時,台灣就暫停從美洲輸入玉米,改從中國大陸進口。

目前台灣每年自己生產一二○萬公噸的米,進口一○○萬公噸的小麥、二四○萬公噸的大豆,和四五○至五○○萬公噸的玉米。如果我們仍舊延續現在的休耕與廢耕政策,當糧食無法進口,我們要吃什麼?
假如我們所缺的八○○萬至八五○公噸糧食全部從中國大陸進口,台灣還能在政治上保有任何的自主性嗎?做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農地裡也匯聚著全球製造業的工業污染,從中國大陸進口的糧食,你能安心吃下肚嗎?

假如我們不努力搶救台灣的農業,十三年後我們吃什麼?

2009年4月23日

讀書會書單和電影

先學會單純的「心靈的喜悅」

  1. 【我在皮卓河胖,哭泣】                        (愛情與婚姻)
  2. 【小王子】                                                (童真的意義)
  3. 【窮人】柯斯妥也夫斯基                         (人與人間最純真的愛)
  4. 【伊凡伊列區之死】托爾斯泰,水牛     (中產階級與主流價值的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