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3日

讀書會的變動

       有人來信問:讀書會的網頁是不是遷移了?沒有。為了讓大家知道這一件事,所以5/30 post 出了〈萊茵模式 - 自由經濟模式以外的其他選擇〉這一篇文章,重點不是要告訴大家我在《獨立評論@天下》寫了兩篇專欄,而是跟大家打招呼說:「嗨!這個網站還有在動,還沒廢棄。」
       此外,5/30 那一天我剛好在讀書會跟大家談德國的萊茵制度,卻發現很多讀書會的朋友都不知道我在《獨立評論@天下》寫了這兩篇專欄文章,所以就順便貼出來替代當天的錄音。   
       這學期都沒有 upload 任何讀書會的錄音,因為這學期我們正在摸索新的方向。

       沒有繼續談國畫,主要是因為談國畫似乎離一般人的生活太遙遠。而且談畫對我的心理負擔很大,總是怕聽的人看不到我企圖引導他們去看到的東西。看畫是一種深沉而細膩的事,需要自己長期用心,我常懷疑它是不是適合當作一種公共場合的活動。不過,以後會找機會陸陸續續地再談。只是沒辦法一口氣連續講一個學期了。
       那麼,接下來做什麼?
       讀過 Collingwood 的自傳後,我才知道自己讀跟帶人讀的落差好大:連這一本看似簡單的書,要補講的哲學史不但多,而且不容易跟沒自己念過哲學、思索過哲學問題的人講。
       其實,哲學也是很麻煩,基本上是一個人獨處時深思的東西,需要自己花很多心力去浸淫。實在不知道它是不是可以拿來當作讀書會的主題。
       那麼,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這學期,我試著讓讀書會的朋友們去邀請他們心目中「值得認識的人,值得認識的事」來跟大家講。我們邀過合樸的陳孟凱、公平貿易的余宛如、多年來陪伴年輕人創業的邱于芸、雨林咖啡的吳子鈺、栢優座的許栢昂夫婦(太太是京劇小天后黃宇琳),期間還有讀書會的朋友自己講印度之旅,我應該也講過幾次沒有確切主題的話。邀來的演講不便公佈錄音,沒主題的談話沒錄音。結果,這個學期就沒有錄音了。

       下學期呢?也許讀一些書(湖濱散記?社會學經典?還不確知),也許再邀幾位來賓,也許講幾次還沒講完的國畫(李唐、倪雲林)。下週五讀書會時大家討論。